返回

我的师门有点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335. 棋局、棋子、棋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了,可以当个“一人将军”,成为授课先生了。当然,如果真出现那种情况的话,兵家首席的身份自然也是要更换的,到时候则难免要出现临阵换帅的情况,很容易被妖族抓住机会。

  只是沈世明没有想到的一点是,在大先生长孙青的要求下,最终还是出现了临阵换帅的情况。

  但局势并没有如沈世明所担忧的那样,被妖族抓住机会,反而因为王元姬的上阵指挥,成功收复了大荒城丢失的三座第二防线的据点。甚至还打得妖族损失惨重,以至于原本就被妖族牢牢把控住的第一防线居然出现了兵力不足的情况,然后在一系列的战略谋划、战术运用下,居然在短短的三天时间里,就接连拿下了两座大荒城的第一防线据点。

  如今,已是最后一处。

  但所有人都明白,这大荒城丢失了的最后一处第一防线的据点,才是真正的硬骨头。

  因为妖族终于可以集中所有的兵力汇聚于此,跟人族来一场真正的硬战,而不似像之前王元姬下令同时攻打三座据点时,妖族根本分不清那一路才是人族的主力部队,所以才会在短时间的接触战后就立即丢失一座据点。

  之后,王元姬又以大胆到堪称惊人的心性,直接投入所有后备兵力,摆出一副想要强攻中路的姿态,让左路军虚晃一枪后就开始后撤扎营,改为封锁据点,直接将所有驻扎在第一防线的左侧据点里的妖族困住。

  而从交战之初,王元姬就直接投入像沈世明这样的兵家首席,还有其他十九宗的大量主力修士,所以中路军从一开始就完全处于白热化的激战之中,不管是人族修士还是妖族修士都出现了大量的伤亡。但不同于妖族如今盟约不稳的情况,在人族团结一心的前提下,人族的中路军胜势大增,完全就是一路破竹的姿态。

  于是,自觉上当的妖族统帅,不得不下令开始投入大量的增援,其中就包括妖族的左路大军,甚至还试图派了一支队伍打算偷袭人族的右路大军,看能不能趁机抢回右路据点。

  而结果,则是从左路据点突围而出的妖族援军,被左路人族的军队,和突然回首一枪的中路大军完成了包饺子战术,直接将这么一支援军给吞掉了,然后合围的两路大军就直接顺势强行破开了左路据点的大门,拿下了大荒城第一防线三座据点里的左右两处据点,以犄角之势的威胁了中路大军。

  至于试图强袭人族右路部队的那支妖族队伍,也被一分为二的中路部队连同驻守右侧据点内的右路部队给包了饺子。

  结果,妖族却又是一次大败。

  这让妖族认为,从一开始,王元姬摆出一副对中路势在必得的强攻模样时,她根本就没想过拿下中路据点,她最初的战略目标始终是左右两处据点。只是妖族不敢赌,因为王元姬的来势实在太凶了,而且如果真的不做出应对的话,那么中路必然也要丢失,毕竟防守方远不如进攻方那般充满机动性。文学迷

  而中路据点,不管是对于妖族而言还是人族而言,显然都很重要,这是能够直通双方的一处关键门户。

  妖族不想丢,所以只能死守。

  沈世明在事后就曾责问过王元姬,为什么要一开始就摆出一副不留余地的姿态强攻中路,以她的眼界完全可以想出更好的办法,从而以更轻微的代价拿下左路据点,完全没必要像现在这样,导致伤亡几乎可以称之为惨烈。

  王元姬对此的回答却是——

  “你将战争看作一场修炼,所以你被妖族耍得团团转。但而对我来说,所谓的战争不过只是一组组数字而已,我以绝对优势强压上去,只要你们不给我添乱子,那么会被我牵着鼻子走的,就只有妖族而已。”

  “妖族以为我最开始的战略目的是左右两处据点,但实际上我的目标是任意两处据点,不管是左右还是左中还是右中,对我来说都没有任何区别。从妖族在第一天就丢失右路据点那一刻,他们就已经输了。如果当时他们不愿意从左路据点派出援兵的话,那么中路就必然会丢。”

  “为了不丢弃中路据点,所以他们只能从左路出兵,甚至还故意泄露消息,让我知道有一支妖族部队奔袭右路据点。可那又如何?从一开始就在我的节奏里,他们哪有机会翻盘?既然愿意给我白送一支部队,我有什么理由不吃掉?”

  “至于你说的当时完全有机会拿下中路据点,我并不否认。毕竟战况都那么激烈了,你们甚至一度攻入据点里,只差一点就可以站稳脚跟,开始在据点内交锋,争夺战略要地。可如此一来,要彻底打下中路据点需要多久?三天?五天?十天?”

  “我趁着妖族的左路部队完全不备,直接以合围之势拿下左路据点不是更好?三天内连下两城,对妖族的士气打击不是更大吗?至于你所说的什么惨烈伤亡,什么中路部队觉得功亏一篑,什么有损士气军心,真是可笑!你自己出去外面看看,有哪个修士觉得士气低落吗?”

  “大荒城、天山派、灵剑山庄乃至南宫世家,都在开始准备庆功宴了,他们已经在早上的时候,就开始向南州腹地后方宣扬我三天连下两城的胜利消息。别说是军心士气了,就连民心都开始向我聚拢过来,用不了多久,就又会有一大批修士过来驰援,填补我在这一场大战里的
335. 棋局、棋子、棋手(2/3).继续阅读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