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皇兄何故造反?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章:南迁之议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住,一时之间竟愣在了当场。

  朱祁钰坐在一旁,将徐珵的诸般表现都收入眼中,大略也猜出了他心中想法。

  应当说,徐珵的做法并算不得错。

  有先例可循,有局势所迫,他又巧妙的托以天象,算是面子里子都算计到了。

  但是……

  凡事最怕的就是这两个字。

  朱祁钰不得不说。

  现在的徐珵,还是太嫩了。

  和以后策划夺门之变的徐有贞,根本不是一个段位的。

  他毕竟才在翰林院观政不久,尚未真正参与过朝政。

  所以理所当然的,他并不能真正的站在金英深涉朝政的大佬的角度看问题。

  徐珵只以为自己将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却殊不知,自己这区区几句话,险些将殿中诸人都得罪遍了……

  随着金英的一声厉喝,大殿中的气氛也变得紧张而激烈起来。

  首先站出来的,是礼部尚书胡濙,他也是资格极深的一位老大人,自建文年间便以入仕,深受太宗皇帝信重。

  众所周知,最先开始提出定都北京的,就是太宗皇帝。

  “此事断断不可,先太宗文皇帝陛下定都北京,我大明历代先皇陵寝宗庙皆在于此,足可见太宗陛下之心,便是希望后世子孙坚守于此,擅自迁都,岂非违背太宗陛下圣命?”文学迷

  胡濙的话说得相对没有金英口气激烈,但是份量却不可同日而语。

  且不说提出的理由,是违背太宗遗命,单是他老人家的身份地位,便不容轻忽。

  虽然说如今百官之首,乃是吏部天官,大冢宰王直。

  但是胡濙除了礼部尚书之外,还有一个极特殊的身份,那就是先皇遗命的五位辅政大臣之一。

  虽然因着他老人家已是七十四岁高龄,这些年甚少插手朝事。

  可随着三杨个个凋零,英国公生死不知。

  如今还在朝的辅政大臣,竟只剩了他老人家一位。

  他若不开口则罢了。

  但凡开口,份量决不低于百官之首的吏部尚书王直。

  这便是徐珵所犯的第一个错误!

  徐珵立功心切,却未曾想到一件事情。

  那就是,现在朝中健在的大佬们当中,多为太宗陛下和先皇一手提拔,皆是坚定的北京定都支持者。

  别说现在只是孙太后心中,可能有那么点小苗头。

  便是真正的天子想要推动此事,都未必容易。

  虽说如今情况特殊,但迁都之事,牵扯到方方面面。

  绝非孙太后或者是朱祁钰能够一言而定的事情。

  第二个站出来的是都察院左都御史陈镒,这位老大人也是太宗旧臣。

  虽然直到先皇之时才得重用,但是态度也十分鲜明。

  “臣附议,此事需当慎重,京师乃天下根本,一举一动皆是大事,何况祖宗陵庙,宫阙,皆在京师,仓廪府库,文武百官,千万百姓亦在京师,不可轻言弃之。”

  陈镒的话,算是相对从比较理智温和的角度出发。

  更多的是在强调京师的重要性和迁都的难度。

  毕竟自从太宗皇帝定都北京之后,虽然仁宗,宣宗时代朝廷大政反复,但是始终没有实际行动。

  所以北京作为都城的建设一直在进行当中。

  时至今日,北京已经从实际意义上成为了真正的都城。

  想要迁都,谈何容易?
第七章:南迁之议(2/3).继续阅读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