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有人撑腰
大明的武臣体制和文臣不同,这一点主要体现在中央部门上。
在中央机构的设置上,文臣有六部,都察院,还有各寺,院,监,以后还有内阁,但是武臣的中央机构,始终都只有一个,那就是五军都督府。
五军都督府掌军旅之事,统领各地都司、卫所,主要负责选派将领出兵平叛,操练官军,管理屯田,军籍,以及推举中高阶的将领。
相比之下,兵部则是把持着调兵权和低阶将领的任命权,二者相互制衡,将兵权统一在皇帝的手中。
有明一代,五军都督府的权力其实是在不断被削弱的,这一点,在正统年间就已经开始渐渐出现苗头。
最明显的一点,就是自三杨主政以来,对于五军都督府的正印官选授的已经越来越少了。
这其中原因复杂,既有三杨刻意打压勋戚的成分,也有避嫌的成分。
毕竟三杨在朝中已经是如日中天,如果再出手选授五军都督府的掌印都督,未免让人猜忌图谋兵权。
因而在三杨时代,没有增加任何一位实授的都督级别武臣,要么是有权无职,如郭晟般直接以勋戚之身暂时掌事,要么是如杨洪一般,镇守地方的大将虚授,并不实领。文学迷
这就导致了这次土木一役,勋戚一脉死伤殆尽,尤其是二代勋戚死伤之后,五军都督府竟然没有一位正印官可以站出来。
不然的话,也不会如此轻易就被兵部夺了京营提督大臣的提名权。
至于李贤,则是一个特例,他的都督之职,倒是实授,但是并非是实授的京师五军都督府,而是实授的南京五军都督府。
事实上,这是勋戚的惯例,年老之后,要么待在京城里头,当个闲散勋贵,要么往南京去统兵,顺便养老。
李贤原本是前军都督府的都督,但是就在今年,按照勋戚的计划,他作为二代勋戚,开始逐渐向三代勋戚交权,于是被转调到了南京五军都督府。
当时李贤刚好生了场病,好了之后又遇上天子亲征,于是便一直留在了京师当中。
这也是他今天能站出来的原因。
五军都督府和文臣体制不同,文臣的六部七卿,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但是五军都督府虽然名义上是分的清清楚楚,可这些年,因为实授的都督太少,所以已经不大分是哪一府了,统称为五军都督府都督。
但凡是实授的都督,按照朝廷的需要,